瓦西列夫毫无保留地告诉段子俊,根据他对中国实际情况的了解,飞机修理厂与飞机制造厂的建设最初不应分开,而应结合起来考虑,这样可使从修理到制造的过程加快三至四年。
他仔细分析说:“已选定的五个大厂厂址离城市中心很近,交通、水电、线路均可借用原有设施,无需另建。如果筹建大厂时就把修理和制造结合起来,在修理的同时,就开始零部件制造,直到把飞机全部制造出来。这种边修理、边组织零配件制造的过程,也是各类人员培养、成长,各种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的过程。这样做是最快的。”
段子俊问道:“制造飞机是不是应该有个顺序?”瓦西列夫说:“根据你们的条件,先上雅克-18为宜,若纳入重点进行,明年就有希望出飞机。这是从最快速度而言的,因为这种飞机构造比较简单。至于米格飞机,全力以赴也需三至四年。”
在谈到中国航空工业发展条件时,瓦西列夫认为关键是熟练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培养。他最后对段子俊说:“今天只谈了一个大概的轮廓,我随后就可以提供一份图表,注明详细的数据,或许对你考虑问题和拟定规划有帮助。”
40余年后,段子俊在回顾这段往事时,感慨地说:“瓦西列夫对中国航空工业起步是功不可没的。他的成套建议,对落实周恩来由修理到制造的指示,做出了具体的设计。特别是他根据中国国情提出的先修造结合、再修造分离的步骤,既满足了彼时战争对飞机修理的需要,又大大缩短了向制造过渡的时间。”
3架军绿色的战斗机翘首待飞
根据瓦西列夫提交的图表,段子俊对中国航空工业发展计划又进行了一番思考后,再次找到波斯别霍夫,诚恳地希望他能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献策。
波斯别霍夫在一番沉思后说:“如果两国政府下决心的话,在中国制造雅克-18教练机,我想是很快能实现的。至于进一步搞米格飞机的事,我实在不好讲。”
经与苏联顾问的几次交谈,段子俊对航空工业从修理转向制造的步骤和时间,已有了较清晰的思路。他同何长工商议后,召开了部党组会议,在会上议定了航空工业3-5年计划,目标是1953年试制出雅克-18及米格飞机;1955年试制出米格-15;有可能的话,争取在此后试制出轻型轰炸机图-2。
3-5年计划首先报到李富春处,了解到苏联总顾问对中国准备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从修理转向制造的过程有异议,李富春便亲自与波斯别霍夫作了交谈。他坦诚地摆出了一些客观存在的困难,但同时表明了中国政府和人民有能力克服这些困难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