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尔-78 加油机
在研制通用的upaz的同时,苏联空军也同时研制专用的伊尔-78加油机。upaz首先与1983年在苏-24上服役,伊尔-78于1987年投入现役。
伊尔-78从伊尔-76发展而来,除了固定安装用于空中加油的外挂短舱外,还在机舱安装了油箱,供空中加油之用。尾门、装卸跳板和机内所有货物装载系统都得到保留,如果需要,可以很容易地把机舱内的额外油箱拆除,把伊尔-78作为伊尔-76使用。但是实际经验表明,伊尔-78基本没有转换回到基本货运飞机的情况,加油机远比运输机短缺,保留货运能力而损失的载油量是得不偿失的。因此,伊尔-78被进一步发展为伊尔-78m,尾门、装卸跳板和机内所有装载系统被拆除,以增加载油量。
进入90年代,随着新一代战术飞机的服役,海外战争的影响,以及出口市场的需求,基本上所有的苏联/俄罗斯主要新型战术飞机都具备了空中加油的能力,upaz成为标准装备,空中加油也在训练和演习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苏联的空中加油系统和英国及美国海军的软管加油系统相似,但和美国空军的硬管加油系统截然不同。事实上,苏联好像从来没有在硬管加油系统上下过功夫,这其中的原因不是很清楚。和软管加油相比,硬管加油的压力高,流量比软管要大 6 倍,所以对需要输送大量燃油的重型轰炸机特别适合。但是硬管也有很多问题:
1、只能为一架飞机加油。
2、硬性连接对连接点的缓冲要求很高,也要采取特殊措施,保证连接点不会意外脱开。
3、对接要求高,那根黄蜂尾刺一样的加油管(flying boom)要由专门的控制员操作、对准。把一根长长的杆子插进一个远远的小孔,这个难度不是一点点。不过flying boom毕竟是可操纵的,比起纯粹靠气动稳定的软管,稳定性更容易保证,所以也是有好处的。
4、系统重量大,只能用于专门改装的飞机。
不管是kc-135、kc-10、kc-767、a310mrtt 还是a330mrtt,美国和西方总是用大型民航机改装专用的加油机,至少是共用平台。相比之下,苏联用军用运输机改装加油机。显得是一个例外。苏联当然不是没有相应的民航机可以选用,图-154或许小了一点,但伊尔-86是现成的。其实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指导思想。民航机改装的加油机无疑经济性更好,在采购费用和日常运行费用上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但民航机对大型机场高度依赖,即使在民航已经高度发达的今天,在一个特定战区内,能够起降 k-c767 和 a330mrtt 的机场还是屈指可数的,一旦遭到毁坏,空中加油作业就难以保证。相反,军用运输机可以在简易跑道上起降,在战时的生存力要高得多。同时,军用运输机架装自卫电子系统也要容易一些,在日益复杂的空战环境中,这或许会很重要。中国空军正面临大规模采用空中加油的关头,正确选择技术道路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