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伊始,苏联开始研制新型的远程战略轰炸机,除核轰炸外,主要目标是具有足够到美国来回的航程。在主要的竞标对手中,使用涡桨发动机的图-95貌似陈旧,但速度超过0.8马赫,和同期的喷气式轰炸机相比并不低多少,载弹和电子系统能力强大,而且具有惊人的13,000公里以上的航程。相比之下,喷气发动机的米亚-4 更时尚、更诱人,但问题在于,米亚-4达不到设计规定的11,000-12,000公里航程,在试验中,空载也勉强达到9,800公里的航程,所以必须用空中加油来弥补航程的不足。当时已经投用的翼对翼空中加油技术具有太明显的图波列夫标记,米亚希斯契夫打死也不愿意用,于是找上了瓦克米斯特洛夫的“纤夫”系统。其实图波列夫也没有那么君子风度,在首飞的图-95原型机的机舱内,也悄悄地涂上了“打倒米亚希斯契夫”的口号。
装备空中加油设备的米亚-4首先在1956年的土希诺航展露面。经过不断完善,并在伊尔-28轻型轰炸机和米格-19战斗机之间试验,瓦克米斯特洛夫的设计最终演变成kaz(kompleksniy agregat zapravki,意为复杂加油装置)。受油机的加油探针仍然从套筒探管中射出,射入加油机拖弋的加油软管末端的套笼中,完成对接,输油输率高于翼尖对翼尖加油系统。
雅克-25 上的受油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