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报中,我们看不出毛泽东有任何明显不满的情况。相反,他认为与斯大林谈得很好,“情意恳切”。斯大林所谈各项问题,包括对是否签订新条约的解释,毛泽东也很能理解,特别强调斯大林说两年以后即可做相当大的修改。惟独对周恩来赴莫事,毛还有些不同意见。与毛泽东相比,在国内的中共中央政治局领导人反而表现出某种程度上的不理解。尽管没有会议记录公布出来,但从中共中央给毛泽东的复电可以看出,他们对出现这种局面颇感意外,并对进一步商谈颇多悲观。
12月21日,毛泽东出席了斯大林七十寿辰的庆祝活动。在苏联国家大剧院举办的为斯大林祝寿的大会上,斯大林特地陪同毛泽东一道步出会场,受到全场群众的热烈欢呼。毛泽东并且被特意安排与斯大林并排就坐在主席台中央,并被安排为第一个致祝词的国家元首。其规格之高,引人注目。我们看不出斯大林有刻意贬低毛泽东,和让毛泽东坐冷板凳的架式。
22日,在苏联政府举行的贺寿宴会上,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又一次给予毛泽东以特别的礼遇。不仅就坐在斯大林的身边,而且当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什维尔尼克提议为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和领导人干杯时,首先就建议“为中国人民,为出现在大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们,为中国人民的领袖毛泽东同志干杯”。毛泽东在莫斯科的活动这时可谓达到了高潮。
12月24日,斯大林与毛泽东举行了第二次会谈。这次会谈的记录至今未见公开,能够看到当时毛泽东与中共中央来往电报的中国外交部研究室,在集体着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一书中谈到这次会谈的内容时,只有一句话,即“这次主要是谈越南、日本、印度等一些亚洲兄弟党的事情,斯大林根本未提中苏条约的问题”。
不过,毛泽东在1956年对苏联大使的谈话时,却持另外一种说法。他说:当时“我旧话重提,并向斯大林展示了中共中央的电报,其中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我建议请周恩来前去莫斯科签约,因为周是外交部长。斯大林便趁机利用这个建议,把它当作借口,推说‘这样做不妥当,因为资产阶级报刊会大肆叫嚷中国政府就设在莫斯科’”。
毛泽东坚持一定要周恩来去莫斯科,无疑是希望他此次莫斯科之行能够有比较重要的收获和影响,重订新约谈不上,至少也应当有一系列显示成果的重要协定,只搞一个政治性的声明,距离毛泽东的希望太远。然而,看来斯大林连毛泽东的这一点起码的要求都没有能够痛痛快快地接受,难怪会惹得毛泽东后来一直耿耿于怀。用一些文章中的说法是,毛泽东会谈后即大发脾气,闭门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