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机型
应意大利航空公司的要求,比亚乔于 1940
年开始开发编号 P.108C(C 是意大利文 Civile
的缩写,意思是民用)的商用客机,航空公司准备将其用于跨大西洋航线,P.108C 配备了增压座舱,可乘坐 32
名乘客。与此同时,比亚乔还开发了一种名为 P.108T 的货运飞机,该机没有配备增压座舱,货舱容量达 70
立方米。战争爆发后,两种机型均按军方的要求改为军用运输机。P.108C 对内部布局进行了简单的调整,可以运载 55
名全副武装的士兵。P.108T 的机腹设有三个舱门,货舱内可以容纳 5 台比亚乔 P.XII 型航空发动机、60 个油桶、8
枚鱼雷、44 名士兵或包括车辆在内的其他物资。意大利空军还要求制造商研究通过在 P108T
机腹下方安装浴缸形吊舱、在机身内部加装炸弹舱的方式将其改装成轰炸机的可行性。

P.108T J4+HH(前)和 P.108C J4+OH(后,舷窗更密集)在德国 muhldorf 机场
首架 P.108C
原型机(MM.496,后来改为 MM.24676)于 1942 年 7 月 16
日在阿尔本加完成首次试飞。首飞完成后,原型机被运送到圭多尼亚试飞中心,次年 2 月,德国空军中校彼得森带领的德国飞行员们试飞了
P.108C 原型机,这些德国飞行员的任务是对意大利的新式飞机进行评估测试,德国飞行员对 P.108C
给予了颇高的评价。在圭多尼亚完成飞行测试后,P.108C 原型机于 5 月返回阿尔本加。P.108C
的生产工作在菲莱纳进行,意大利空军共定购了 5 架
P.108C,但到意大利宣布投降时一架也没有完成。意大利被德军占领后,这些未完工的飞机落入德军手中,并在德军的监督下继续制造。1944
年 1 月-3 月,MM.24676、24677 和 24678 按照德军的命令,先后从阿尔本加机场起飞前往德国巴伐利亚的米尔多夫。随后
MM.24679 和 24680 两机也在分别在 5 月 29 日和 6 月 12 日飞往德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