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门航炮。从这两方面不难看出,歼-8 的作战效能远远低于 E-152
系列飞机,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了雷达和中距弹,如此他的根本使命——拦截很难达成。不要忘记这几种飞机的作战对象都是高空高速突袭的目标,按照苏联和中国的空战指挥体制,都是先由地面远程预警雷达发现目标,地面指挥引导截击机到达截击空域,再由截击机搜寻发现目标并发起攻击。如果升空截击机具有大型机载雷达,可以最快速度自主搜索发现目标,并使用中距弹实施攻击。这样的拦截任务最重要的的就是尽量远的拦截,尽量快的发起攻击。因为所攻击的都是高速目标,离得太近、时间太长无疑是件很危险的事情,等到人家临近家门投下了“炸弹”……那,一切都晚了。在这一点上,E-152 飞机基本可以满足要求。而歼-8
就不太一样了,首先,没有大型机载雷达飞机升空后,搜寻目标就是件不简单的事情,如果飞行员眼神奇好、运气也不错的话,说不定能看见远处的那个小点点,接下来就是要打开全加力拼命的追上去,追得只有追到近距导弹射程内才能发射导弹……笔者描述的这个过程貌似简单,但对于歼-8
来说其难度不亚于“国足”世界杯夺标,之所以这样说,还是因为歼-8
搜索目标攻击目标的能力都有很大的欠缺,靠眼找目标就不用说了,就算歼-8A
装备的那个小雷达恐怕也是搜索距离有限,很难做到早发现快攻击的目的。再说攻击,歼-8
使用近距导弹必须追目标追到极致,近距红外弹的射程有限原因有两个一是红外弹本身火箭燃料就少不可能进行远距攻击,再有一个就是红外弹的先天缺陷,红外引导头要距离目标红外源很近的时候其引导头才能捕捉到并锁定目标,从而发起攻击。导弹引导头没有“看”到目标之前是无法攻击的。超音速追超音速那就是拼脚力、拚加速能力的比拼,稍有闪失就前功尽弃,能不能追上就是个大问题,什么时候追上更是问题。还有“霹雳”导弹在超音速情况下发射的可行性问题,即便可行“霹雳”弹的效能也让人非常担心。
还有就是航炮问题,随着西方对战斗机放弃航炮只依靠导弹的“导弹制胜论”进行反思,又在一些飞机上重新安装航炮,国内一些研究机构就断定航炮依然是空战的主要武器,航炮传统绝对不能丢,因此,将很大的精力放在解决航炮在“攻击”中的效能上,殊不知国外反思“导弹制胜论”的前提是:如果战斗机发射完导弹,自身就成为一个“解除武装的战士”如果有漏网的敌机逼近骚扰,没有丝毫武器的战斗机此时处境非常尴尬,为此,一些没有装航炮的战斗机又重新安装航炮。其实,这种航炮的目的主要就是自卫,基本已经没有了进攻的用途。而中国对此做法的态度基本达到了“断章取义”的程度,大肆夸大航炮的作用,甚至收集了大批实战数据对比航炮与导弹的战效比,我们的实战记录大部分都是在航炮时代,即使有导弹交手也是装备空空导弹的初期,那时候的导弹本来用的就很少,性能也不是很好,可想而知,这样的统计结果会是什么样。得出航炮要比导弹可靠的结论后,对航炮的钟情更加深厚。可能设计师们忽略了歼-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