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纳第”
1925 年 12 月,H.P.24 首先装备了皇家空军 99 中队,其在一线部队中一直服役到 1930 年,随后该机又在空军辅助部队(Auxiliary Air Force)安家并在那里呆到 1933 年末。为满足航空部颁布的 13/29 技术规范,汉德利-佩季发展出“海得拉巴德”的改良型号 H.P.33“欣纳第”Mk I,该型机的最大改进之处在于其换装的 440 马力(328 千瓦)布里斯托尔“木星”VIII 引擎,第一架原型机是借“海得拉巴德”的机体改造的,后来佩季公司又单独制造了两架 H.P.33 原型机,其中的第二架采用 W.10 客机的机身以评估其作为军用运输机的可行性,接着出现的是 6 架生产型“欣纳第”Mk I,其中后 3 架的机身结构实现了全金属,随后出现的 H.P.36 原型机以及 33 架生产型“欣纳第”Mk II 也采用了相同的设计。

“克莱武”
作为生产型飞机的补充,皇家空军将其装备的 7 架“海得拉巴德”升级到了“欣纳第”Mk I 的水平,和前辈“海得拉巴德”一样,“欣纳第”也是最先装备第 9 中队,该机到 1933 年 11 月才开始被汉德利-佩季“黑福德”式替换出一线部队。“欣纳第”Mk I 的第二架原型机被称作 H.P.35“克莱武”Mk I(机体为木制结构,可运载 23 名士兵),两架生产型“克莱武”Mk II 后来被交付给皇家空军使用,虽然机身结构已实现金属化,“克莱武”Mk II 在外形上却没有什么改变。两架 Mk II 均被部署在印度的拉合尔(Lahore),它们在皇家空军重型运输机部队中服役了很多年,那架“克莱武”Mk I 则按 W.10 的标准改装成“克莱武”Mk III,后来被艾伦-科巴姆爵士(Sir Alan Cobham)买去参加他的空中加油实验并出现在他举办的航空节展示活动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