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双座双翼机是专为参加 1929 年 10 月的古根海姆安全飞机设计大赛(Guggenheim Safe Aircraft Competition)而制造的,该项赛事高达 100,000 美圆的奖金总共吸引了 27 名参赛者,不过其近乎苛刻的选拔条件着实令人头疼:参赛机在无动力条件下可以达到 10 比 1 的滑翔比、最高速度可以达到 110 英里/小时、失速速度不超过 35 英里/小时、1,000 英尺高度的爬升率达到 400 英尺/分以及起飞和降落时的滑跑距离分别不能超过 300 和 100 英尺等等。H.P.39 使用了近似“一倍半”的机翼布局,翼间通过沃伦撑杆(Warren girder struts)固定,虽然机翼结构简单,其操纵面的布置却有些复杂,该机前缘缝翼的内侧部分与后缘襟翼相连,前缘缝翼的外侧部分则自动工作(用以控制失速),起落架安装了长冲程油压减震支柱以应付着陆时下降过快的情况。 “古格努克”(机身编号 G-AACN)使用 1 台 155 马力的阿姆斯壮-西德利“猫鼬”II 发动机,于 1929 年 4 月 30 日首飞成功,为降低飞行阻力,“古格努克”的起落架支柱上有机翼剖面形状的整流罩,引擎罩的外形也十分简洁流畅。在位于美国的比赛现场,只有一架飞机可以和“古格努克”相提并论,它就是寇蒂斯“唐纳雀”(Tanager)式双翼机,讽刺的是该机也采用了汉德利-佩季前缘缝翼,而且后来成为被组委会宣布为此次比赛的获胜者,理由是其具有较好的滑翔比(虽然没有达到过 10 比 1 的水平)。“古格努克”在 1930 年 12 月由皇家空军买去(更名为 K1908)用于其低速飞行研究,1931 年 6 月 27 日,该机与西埃瓦(Cierva)C19 旋翼飞机(K1696)以及韦斯特兰“翼龙”IV(K1947)组成编队参加了皇家空军在亨顿机场的展示活动。“古格努克”最终在 1934 年 7 月退役,随后它被捐赠给英国科学博物馆(Science Museum)并被保存至今。
参数表 翼展 : 40 英尺 0 英寸
机身长 : 25 英尺 8 英寸
最大起飞重量: 2,180 磅
空重: 1,363 磅
最大速度: 112 英里/小时
巡航速度: 97 英里/小时,5,000 英尺高度
失速速度: 33 英里/小时
起飞滑跑距离 : 80 码
降落滑跑距离: 21 码
爬升率: 730 英尺/分,1,000 英尺高度
H.P.42 和 H.P.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