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襟翼吹气”系统在机翼上留下的痕迹
B.103 除了在两侧翼下各布置两个外挂架外,还拥有一个内部弹舱,可容纳 4 枚 450 千克炸弹或1枚核弹。由于传统的弹舱被认为不适合进行低空高速攻击,所以 B.103 采用了旋转式弹舱舱门,将炸弹直接挂载在舱门上。舱门可以迅速翻转,从而减少了空气动力方面的问题。它不仅简化了武器投放程序,而且方便了弹药装载和日常维护。弹舱原则上也可以容纳一个侦察摄像吊舱、一个 2,000 升转场油箱、一个货舱或者一个双发“阿登”(Aden)30 毫米机炮吊舱。上述其它设备都曾有生产,唯独没有机炮吊舱,因此飞机也就始终没有安装机炮。至于货舱,事实证明它在运送高尔夫球杆和其它一些重要物资方面,的确十分有用。
内部载油总量为 7,092 升,此外还可以在机翼的内侧挂架挂载两个副油箱(载油量 1,336 升),并且携带前面所提到的 2,000 升转场油箱。
B.103 采用了当时新兴的“面积律”气动技术,避免飞机的横截面积(包括机翼)出现很突然的变化,这使得机身在机翼之后继续向后延伸,以类似“可乐瓶”的形状收尾。布莱克本的工程师们使用“面积律”技术不仅提高了飞机的气动性能,而且提高了机身内部的装载空间,也使飞机的横截面很独特地呈现一系列饱满的圆形。由于机体设计时着重强调了其强度,因此飞机经常也被说成是像砖房一样。
为了适应航母升降机的尺寸限制,设计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除机翼可以从半翼展处向上折叠 120°外,机头锥也可以向左后方折叠,以便于维护雷达,并减少机身长度;尾锥分成两半,当通过液压打开时,既可以作为可调式减速板,又可以减少机身长度。所有这些措施使得 B.103 较好地满足了航母升降机和机库甲板对飞机尺寸的研制。
设计工作于 1954 年 7 月完成。1955 年 7 月,英国海军部选中 B.103,并订购了 20 架预生产型飞机。订购如此多数量的预生产型飞机是比较少见的,但当时皇家海军亟需这种飞机,因此希望确保不至于因为损失一架原型机就使整个项目被迫拖延,并且希望借此使各个分系统的发展能够同时进行。
海军部要求原型机在 1958 年 4 月底之前进行首飞,结果第一架原型机就赶在了 4 月 30 日首次升空,并在同年 8 月的范堡罗航展上进行了飞行表演。它与此后的“掠夺者”的区别主要是在更长的空速管(但机头略短)和气动外形相对简单的尾翼结合部,以及较小的进气口。之后生产的原型机逐渐融入了一些服役用机的特征,但它们的减速板、尾翼和机头设计都不尽相同。舰上试验于 1960 年 1 月开始,19 日,原型机在“胜利”号(H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