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萨伯公司研制的喷气战机
红羽
Part1
萨伯
35“龙”
——进入超音速时代突破之作

在无尾三角翼战机设计方面,“龙”式是萨伯公司所迈出的成功第一步,正是这第一步的成功,使萨伯公司在以后战斗机研制中坚定了采用无尾三角翼布局的决心——先是萨伯
35,然后是萨伯 37,再到多用途的萨伯 39。
“龙”的起源
早在 1949 年,应瑞典皇家空军委员会提出的要求,萨伯公司开始进行代号“项目
1200”的新机预研,计划用其取代到时必然过时的萨伯 29“圆桶”,“圆桶”虽然服役时间不久,但由于各航空大国的新型喷气战斗机层出不穷,其性能已经开始落伍。
瑞典皇家空军对新机的具体要求是可以拦截高空高速轰炸机,最大飞行速度不得低于 1.4
马赫,除了可以使用瑞典现有的机场外,还要具备公路起降能力,也就是说要能够使用临时加固的公路简易跑道。这也是瑞典皇家空军第一次对战斗机起降性能提出如此要求,毕竟这个时期的局势不同了,原苏联锋芒毕露的攻击力使瑞典人没有幻想能顶住其第一波次进攻,因此在机场遭突然袭击而被摧毁后战斗机的公路起飞性能就显得格外重要。此外,还要求新机的构造不能过于复杂、易于维护、价格低廉、操纵简单,总之就是要求在战时能够最大程度上的保持战斗力,一切的设计要围绕恶劣的战争环境。这是瑞典皇家空军第一次对战机提出如此苛刻的要求,但也说明其对萨伯的飞机研制能力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