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程
J 35A
J 35A 是萨伯 35 的第一种生产型,第一架生产型 J 35A 于 1958 年 2 月 15 日试飞成功,试飞的那架
J 35A 安装的是瑞典制造的 RM6B,这次成功标志着 J 35A 的批量生产正式开始。1960 年 3 月,这架 J 35A 进入瑞典空军服役,标志萨伯
35 型机正式服役的开始。

露天展品——“龙”A 型
最初的军队服役证明这是一型成功的作战飞机,瑞典皇家空军飞过该机的飞行员一致认为这是真正属于飞行员的飞机:操纵简单,毛病极少。这个评价不仅证明了萨伯公司出色的设计,还充分体现了该公司高超的飞机制造技术。地勤人员的赞扬则是该机易于维护,这恐怕得益于该机的机身前后两段是由螺栓连接,从工艺分离面很容易将飞机分前后两段,直接对发动机进行必要的维护。从地勤人员的评价可以看出,萨伯公司在设计中的确已经考虑到飞机的维护性,这也基本达到了瑞典皇家空军当初的要求。当然萨伯
35
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一是该机的“短腿”——航程不足,二是该机的短距起降性能不够突出。但是,“腿短”的缺陷与发动机的耗油率有很大关系;而在当时的同吨位战斗机中“龙”的起降距离已经够短了,只是瑞典皇家空军的要求过于苛刻。
除了双三角中单翼和垂尾的设计有些前卫外,还采用了翼身融合。这个在今天看起来很前卫的设计其实很早就有。
飞机的表面控制(就是副翼的翼面操纵)为二余度的液压系统,为了防止由于飞行员对驾驶杆的杆力感觉不明显操纵过度,导致飞机过载过大发生事故,驾驶杆连接了助力装置,使飞行员在操纵该机时多少有点感觉。每侧机翼后缘的副翼分成三段。外翼段由螺栓与内翼连接,可将外翼卸下以方便陆上运输,在后机身的上下两面各有一块面积不大的减速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