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中的北欧铁翼——瑞典萨伯公司研制的喷气战机——Saab-21(36)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35“龙”的成功研制,无尾三角翼对于萨伯公司来说已不再陌生,而且由于对无尾三角翼技术的熟练掌握,开始在三角翼布局的基础上向设计鸭式布局的战机挺进。由于在保证短距起降性能的前提下还要兼顾“雷”的高速性能,选择了带有副翼的近距耦合固定式鸭翼和小展弦比三角主翼的气动布局。对于“雷”来说,鸭翼自身的产生的升力并不大,基本是个涡流发生器,鸭翼翼面上产生的脱体涡在主翼上不仅可以产生附加升力,还可以抑制大迎角机动时的气流分离,大大提高“雷”的格斗机动性能。鸭翼的后缘襟翼则可以提高飞机的低速性能——特别是短距起降性能。萨伯

37 虽然在鸭翼上安装了后缘襟翼,但它的主翼却没有安装任何襟翼,主翼后安装的只是两段式升降副翼。“雷”的设计最大过载为 12 个 g,通常最大使用过载不超过 8

个 g,因为飞行员承受不了过大的过载。

综合了这一系列的专门设计,“雷”在普通公路上仅滑行 400 米即可起飞;使用推力换向器,其在公路上着陆的滑跑距离可限制在 450

米以内,完全满足了瑞典皇家空军的短距起降要求。当然,“雷”的 400

米短距起飞性能对于今天的新型战机来说并不出奇,但其在简易机场上的短距着陆性能就很少有常规固定翼飞机能够匹敌,普通的战机的着陆滑行距离一般要在一公里以上。如果一架飞机只能再简易机场上起飞却不能降落,该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啊!

“雷”值得称道的不仅是它的短距起降性能,还有它继承自“龙”的易维护性和可靠性设计。为了便于维护,“雷”机身上一百多个维护用舱门集中设计在机体下侧,维护时不需使用扶梯,地勤人员在地面即可对飞机完成维护作业。该机的每小时维护工时只有约

第一頁    上一頁    第36頁/共48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第33頁 第34頁 第35頁 第36頁 第37頁 第38頁 第39頁 第40頁 
第41頁 第42頁 第43頁 第44頁 第45頁 第46頁 第47頁 第48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