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创始人史玉柱显赫的声名相比,巨人办公环境的简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其投资风格。绕过牛肉面馆、3元商店这些邻居,七拐八弯之后,巨人网络上海总部的小楼就隐在一片毫不起眼的科技园区里,其内部办公室简单且略显拥挤,墙上还悬挂着已经失色的恭贺巨人上市的横幅和彩旗。你很难想象这是一家已在纳斯达克上市,账上长期趴着50多亿元现金的网游巨头。
巨人CEO刘伟的办公室紧挨着公共办公区域,办公室很简洁,接杯水也得走在公共办公区域。但她很满足巨人这种苦哈哈的状态。一位互联网行内的资深人士告诉刘伟,往往一开始就穷的互联网公司,还能成功,一开始就拿到很多钱的,反而容易失败。对此,刘伟深以为是,她说,饥渴性团队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即使有了钱也要让自己处于饥渴的状态。在上市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不差钱的巨人从上到下依然维持着一种资金饥渴的态度。
上市后,巨人网络一直被投资人问到钱如何花的问题。刘伟的应答总是两句话,一是游戏研发,二是战略投资。“把钱花在自己的主营业务上是最保险的,去并购还是相关产业的尝试探索,都可以做,但这些都比用于加强自身业务风险大。”刘伟说。把钱用在游戏研发这一主营业务上,在刘伟看来,这是巨人网络最好的花钱出路,也是最理想的方式。
“谨慎、安全、保险、小心”是刘伟谈到投资时提到最多的词。在网游行业,刘伟不讳言它的对手们进入的领域铺得很开,但巨人不想做“八爪鱼”,“这跟公司的风格有关”,刘伟说的投资风格,正是史玉柱的谨慎投资风格。
“我们宁可错失机会也不能犯错误。”刘伟坚决地说,“如果犯错误是致命的,而错失机会无非就是发展慢点,但是有时候慢就是快,快就是慢,这是辩证的,如果你前面太快了,跌了一跤,反而又比别人慢了,一定要看长期。” 对于外界的投资过于保守的指责,刘伟并不以为意,她说:“依靠投资激进成功的有,但是依靠激进失败的更多。”
或许是为了修正这种保守投资风格,或者是为了激励内部创业的激情,2009年初巨人推出了“赢在巨人”计划,通过收购等方式吸引外界优秀研发团队加入巨人,2009年差不多有十多个项目进入“赢在巨人”计划。
与此同时,巨人也开始了内部激励机制改革。2009年5月份,巨人网络做了内部研发机制改革,成立5个内部研发子公司,公司持股51%,各项目研发团队持49%的股权。此前巨人按照项目成立事业部,各个研发主管负责一个项目,但是效果并不显著。随着搜狐的高级打工者王韬上位成为股东,将畅游分拆上市,王韬模式成为网游圈子里的年轻人都想要的方式。他们不再安于为他人做嫁衣,越来越倾向于自己创业,人人都希望拥有自己的游戏王国。此后,巨人开始关注并追随这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