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前,圣元的目标是“专业婴幼儿营养专家”。上市前后,圣元规划了一系列围绕“营养专家”的投资项目:张亮希望在通州投建一个小型玻璃“梦工厂”,在这里客户可以看到奶粉的生产过程,并根据不同孩子的营养基础定制不同配方的奶粉;圣元培养了国内第一个展开大规模营养教育的专业团队,张亮希望专业营养教育可以在全国推广;在青岛投资了营养品和营养素专业研发、制造中心;在全国数十个城市建立孕妇产前检查中心,此外还有儿童营养棒项目,以及专门用来冲奶粉的婴儿专用水项目……
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投资计划,假如没有那场三聚氰胺意外的话,现在圣元应当已经按照张亮的目标,在向婴幼儿营养专家第一品牌迈进了。为了支撑这个计划,张亮原来打算在2007年8月再次融资9420.6万美元。但突如其来的三聚氰胺事件让这一切变成了幻影,几乎打乱了圣元所有的投资计划。工厂暂停、儿童营养棒项目推迟、专门用来冲奶粉的婴儿专用水完全搁浅、原定跟国际几大投行都启动的增发计划停止……
在将整个中国乳业拖入危机的三聚氰胺事件中,圣元不是最大的受害者,但圣元是最果断的断腕者。在出事之前,圣元是乳品行业的最具潜力的黑马。从1998年在青岛成立,2005年OTC借壳,2007年4月转板纳斯达克,到引进华平投资6600万美元,其间圣元的市场占有率每年都在增加,按照2008年8月份AC尼尔森的排名,在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中,圣元曾一度位居国产奶粉第一名。
召回措施,使圣元生死悬于一线。因为市场上圣元奶粉突然全部消失了,圣元的市场占有率从出事前8月份的10.5%降到10月份的3.4%。之前,除了一笔荷兰银行用来收购的长期贷款外,圣元没有任何借款,账上趴着好几亿的现金,出事后,圣元不得不从银行贷了十几亿资金,以应对危机。
三聚氰胺事件后,张亮做了三个决策。第一全部召回,不管有没有问题,主要是把从河北和内蒙古两个工厂生产的产品全部召回。其时张亮面临内外重重压力,一方面外界责难声不断,另一方面产品召回让公司损失惨重。“因为产品全部召回,两个月里,市场上基本没有了圣元的产品,妈妈们肯定马上就换品牌了,这对一个企业的打击有多大。这个决断不是一般人能做出来的。”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李磊十分感慨。
第二为了防止三聚氰胺事件再次发生,张亮决定圣元的原料全部采购进口产品。这又是一个让圣元内外交困的决策。进口原奶进一步提高了成本;为了保护奶农,圣元必须同时收购原奶,并处理掉这些原奶;而原料全部进口后,圣元的原奶加工工厂不得不停工,但这段时间,圣元仍需支付工人工资。这使得圣元背负了巨大的财务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