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得住”是从两个层面来讲的,其一是在主业投资上,面对机会要理智、克制;其二是指实业家要学会专注,全世界到处都有既可以赚快钱,又不用像做实业那样辛苦的机会,这时候你要冷静地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投资哲学三:
“可能陷进去的坑在哪里”
在收购前要把有可能陷进去的坑都想清楚,尽可能地锁死所有的风险。秦大中的经验是,一要看清楚,哪些是原来公司绕不过去的坎,你接手后可以规避;二要弄明白哪些是市场风险,非公司能力所能克服;三要判断收购后是对品牌做修改性的调整,还是做“变性”的调整,如果是完全变性的话,那你收购的意义有多大。
另一点特别重要,就是谨慎看待团队的整合能力,你的团队是否支撑你的收购。
此外,当大量公司上市并超募,意味着大家手里都有钱了。未来两年,相信很多收购目标的价格都会失去理性,所以管理层要谨慎判断到底该不该出手。
投资哲学四:
“因为钱多而多元化,必死无疑”
著名管理专家黄辉认为,创业板公司经验有限,多元化无论如何都会分散高层的注意力,如果关注度不够,任何一个项目有问题,都会让公司焦头烂额,拖累全盘发展。创业板的另一个多元化风险在于这些公司本身规模并不大,主业竞争力还不够稳固,这时候进入不相关的产业,失败率极高。黄辉直言:“从全球经验来看,因为钱多而展开的多元化,基本上必死无疑。”
达晨创投北京分公司总经理晏小平提醒创业板公司,千万不可模仿雅戈尔。雅戈尔身处夕阳行业,在细分市场已做到极致,这是他转型所需,此外,雅戈尔收入上百亿,创业板公司最大的也还没到这个级别,还有相当大的市场空间。
投资哲学五:
“你得狠心革自己的命”
上市后,创业者要把创业成功变成未来可持续性的成功,这是一个挑战,意味着创始人角色要转变。孙坚说,创业期是以小成本搏大机会,守业期则是尽可能以更小成本控制大风险。这是两个角度的思维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主动求变,有些人则被动改变。后者需要两种动力,一是相信团队,依赖团队判断;二是要建立多元化的董事会,放弃一言堂形式。
(责任编辑: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