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培植新的主营业务方向。新的业务方向就像孩子,你必须先孕育这个孩子,而后才能等他长大后依赖他。确定转型的想法之前,企业必须开始培育自己的新业务方向,进军ERP、企业管理及后来的医疗管理领域,都需要企业相当大的投入来培育自己在这些新领域的能力。
主业投资占据融资额超过50%以上的比重,这是受访的上市公司CEO们的共识:王文京表示,投资主业的钱占据了用友融资额中最大的比重;中国动向则承诺75%的钱将用于品牌及渠道建设;而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如家在主业投资上用了90%的钱。
至于主业竞争力建设的方式,每个公司各不相同。用友采取了并购与内生性增长两者并举的方式。在上市后的过去8年里,用友一直是软件市场最活跃的收购者之一。如家则在浅浅尝过一个失败的收购之后,将主业增长方式始终固守在“自我扩张”上,大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之意。志于经营品牌资源的动向锁定“收购”方式,但上市两年来只收购了日本Phenix一单,且只花了“七分钱”。
“要不要买楼”
第二个最争论不休的投向是“买楼”。
创业板上市公司神州泰岳抛出了4亿买楼计划,现在俨然已经是创业板公司乱花钱的反面典型了。媒体在最刺眼的位置放出大标题:“用三分之一募资去买楼”,似乎没有人愿意讨论作为一家创业板公司该不该“由租房到买楼”,或者其买楼的合理性。
8年前,因为要建用友产业发展基地,王文京及用友同样身陷各方争论的口水战中。“当时企业界与理论界持两派观点,理论派认为作为一家软件公司,用友就应该坚持做一个轻资产公司,不应该在土地、基地建设上投入太大。企业派则认为要配合主业,有自己的产业基地。”
王文京选择了后者:“我当时主要基于两点考虑,第一要优化公司的资产结构,也就是说,除了可以随时变现的流动性资产以外,要有一定比例的不动产,这对一个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是有意义的。第二,出于金融的考虑,未来再融资可以考虑用信贷资金、银行资金,银行抵押贷款需要担保,如果有自己的资产,以后可以选择抵押贷款。”
秦大中说,总部基地对企业来讲有一种“精神家园”的作用。秦在欧洲曾去探访一著名品牌,那个企业的总部在一个偏远的地方,秦把地址告诉出租车司机后,对方完全摸不着头脑,但是一讲到是哪个企业的总部,出租车司机茅塞顿开。秦对此很感慨:“好的企业总部会成为一个地方的地标,动向也希望能建立自己的精神家 园。”
这个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轻还是重,而是任何一个有百年基业梦想的企业都不可能没有自己的总部。这是坚持认为应该“轻下去”的理论界无法理解的,也是企业界上市后总是会产生“买楼情结”的原因。
“放在账上的钱要不要赚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