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 250 号“三叉戟”
次日,中国大使馆人员在蒙古有关方面的陪同下,来到飞机坠毁现场。在南北两个小山之间,一块长约 3,000 米的平坦的开阔地上,一架”三叉戟”飞机被摔得七零八落。在比较完整的机尾上,漆有中国国旗和“256”三个红字。在一片折断的机翼
上有“民航”二字。一阵微风吹过,送来一股刺鼻的烧焦皮肉的臭味儿。在飞机北边,9 具尸体四肢叉开,仰面朝天,面目被烧得模糊不清,身体肿得像蜡人。大使馆的同志拿出相机,把这些情景记录在胶片上。
这就是后来震惊全国的 1971 年“9.13 事件”:林彪、叶群一伙阴谋策划坐飞机去广州实行反革命割据,当阴谋败露时,一伙 9 人乘坐空军 256 号“三叉戟”飞机从山海关起飞,企图叛国逃到北方邻国,结果因燃油不够,迫降时在蒙古温都尔罕地区坠毁。

民航“三叉戟”发动机维护
1982 年 4 月 26 日,空军派到民航执行任务的 266 号“三叉戟”飞机,在执行 3303 次航班广州飞往桂林的任务时,在桂林附近恭城崩山西北坡撞山坠毁,机上 104 名乘客和 8 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与以前几次民航空难不同的是,这次遇难的 104 名乘客中,包括一个 37 人旅游团在内的香港同胞和外国人占半数
以上,因此影响重大,涉及的亲属接待、赔偿、善后处理等工作也格外复杂。
1983 年 5 月 5 日,民航沈阳管理局第 10 飞行大队王仪轩机组驾驶 296 号“三叉戟”飞机,执行沈阳到上海航班任务、遭遇卓长仁等 6 名歹徒劫持,降落在韩国春川机场。以后的十多年里,围绕这次劫机事故叉发生了一系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