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 火 翠 鸟——意大利 CANT Z.1007 轰炸机(40)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改型和发展

在“翠鸟”投入使用以后,生产厂家和前线部队都针对原设计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见。尽管 Z.1007 的服役时间相对较短,却有着不少改进计划。

为了加强飞机后半球的防御,并提升外侧发动机熄火后的航向稳定性,MM.22365

号机对双垂尾设计进行了测试。实验证明这样的改进对于问题的解决大有助益,因此从 MM.23289 号飞机开始这一点成了生产线上的标准配置。

1940 年春夏之交,Z.1007 MM.22365 测试了新式的双垂尾布局,并使其成为生产线上的标准配置

另外,一些飞机在安装了双重操纵系统和相应的仪表后被用作教练机,称作 Z.1007bis DC 型。其中一架编号为 MM.22379

的飞机直至 1943 年 8 月 31 日还在位于自由镇(Villafranca)的 VSV 学校使用。

从 1942

年秋生产的第九序列开始,大多数新出厂的“翠鸟”都装上了由布雷达公司研制的 V 型机背炮塔,不过从 MM.24785 至 MM.24791

号机以及 MM.24772 号机还是安装了老式的 IF Delta

炮塔(很可能是新炮塔的生产跟不上,姑且用老装备顶着先)。除此以外,设计人员还尝试了其他几种增强自卫火力的措施,其中一种是参照

Z.1018“狮”型轰炸机的设计将机身侧面的两挺 7.7 毫米活动机枪换成了 12.7

毫米口径的武器,不过空军最终并没有将这一成功的改造制式化。根据佩歇将军(Gen. Pesce)的在 1941 年 7 月 10

第一頁    上一頁    第40頁/共45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第33頁 第34頁 第35頁 第36頁 第37頁 第38頁 第39頁 第40頁 
第41頁 第42頁 第43頁 第44頁 第45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