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从传统观点来看,YF-23A
的边条太小,能否产生足够强的涡流,起到希望它起的作用?如果确实可以,那么一种可能性就是该机边条的作用原理有别于传统边条,另一种可能就是还有其它的辅助措施来协助改善机翼升力特性。有资料提及,“机头和内侧机翼所产生的涡流对尾翼没有什么影响”,这可能意味着
YF-23A 机翼内侧可能有某种措施以产生涡流,起到和边条涡类似的作用。在 YF-22A
的进气道顶部各有两块控制板,用于控制机翼上表面的涡流。YF-23A
可能也有类似设计,其机翼内侧有进气道附面层的放气狭缝,不排除附面层气流经过加速后由此排出,借以改善机翼上表面气流状态的可能性。
机翼
巨大的菱形机翼可以算是 YF-23A 最突出的外形特征之一。机翼前缘后掠 40°,后缘前掠 40°,下反角 2°,翼面积 88.
26m²,展弦比2.0,根梢比高达 12.2。
诺斯罗普的设计人员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古怪的机翼平面形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隐身。YF-23A 采用的隐身技术继承自
B-2,很多地方具有和 B-2 相似的特点,其中之一就是 X
形的四波瓣反射特征。要实现四波瓣反射,机翼前后缘在水平面内必须平行。这样一来,诺斯罗普没有更多的选择:要么采用后缘后掠设计,形成后掠梯形翼,基本类似
B-2 的机翼;要么采用后缘前掠设计,形成对称菱形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