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MAT 计划是 NASA
和美国空军在机动性技术方面所作的大胆尝试,很多先进技术均是首次应用。然而 HIMAT
的鸭式布局也误导了很多人,让人误以为美国空军更青睐这种气动布局
1975 年初,空军系统司令部提出一个发展计划,准备在 1977~1981 年间制造两架 ATF
原型机进行试飞,但空军并没有多余的资金投入到这样一个耗资巨大的研究计划中去,因此这一计划只停留在纸面上。堂堂美国空军说没钱,恐怕会被第三世界的穷兄弟们砸死。不过在当时,的确有大笔开销等着美国空军买单:1974
年 11 月,F-15A 小批量装备卢克空军基地,很快将进行大规模换装;1975 年 1 月,F-16 在 LWF
计划中竞争获胜,不久也将装备空军,而且将该机“改装”为战斗轰炸机也需要不少资金;作为空军采购 F-16
的交换条件,国会同意空军扩编,一旦实施也需要巨额资金……当然,钱是一个重要因素,但决不是唯一决定因素,最关键的一点是:当时所有已知的苏制战机都不足以对
F-15 构成威胁!有意思的是,30 年后美国国会要求削减 F/A-22 产量时,我们还可以听到类似的理由。
1976 年,美国空军开始考虑在 ATF
概念中引入低可见性设计。对于当时的人而言,如果听到这个决定可能会觉得非常突然。但在今天看来,这是顺利成章的事。作为美国众多黑计划之一,国防高级计划研究局的“试验隐身技术验证机”(XST
)计划(也称为“哈维”(Hervey )或“海弗蓝”(Have Blue
)计划)已经进入工程发展阶段,在这一年洛克希德“臭鼬”工程队的方案中选,后来在此基础发展出我们所熟知的 F-117
隐身战斗轰炸机。隐身技术渐趋成熟。在此基础上研制隐身性能与气动性能俱佳的战斗机是美国空军必然的选择。另一方面,发动机推力的增大,则使得美国空军开始考虑在
ATF 上实现不加力超音速巡航的可能性;而苏联空军现役和未来的超音速战略轰炸机威胁则在战术上增大了对超音速巡航能力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