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败者为王——诺斯罗普/麦·道 YF-23“黑寡妇II”战斗机(8)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在如此模糊的图像下,误判为变后掠翼飞机也是情有可原的。当然如我们现在所知,T10-01 并不是苏-27

严格意义上的原型机,因为它的设计几乎被全部推倒重来

1981

年,美国空军启动了代号“天空长者”的研制计划。空军经过长期研究后,提出一系列针对未来先进战术战斗机的要求,包括采用新型复合材料、轻合金、先进飞控系统、先进推进系统以及隐身技术等等。空军高层相信,当

ATF 在 21 世纪初服役的时候,也就是 F-15、F-16 等第三代战斗机过时退役的时候。现在来看,可以说当年 ATF

的技术目标已经完全实现了。1981 年 6 月,美国空军发布第一份关于先进战术战斗机的信息需求(RFI ),并邀请 9

家公司参与讨论:波音、费尔柴尔德、格鲁门、洛克希德、麦·道、诺斯罗普、洛克韦尔、沃尔特。7 月,空军发布针对 ATF 推进系统的 RFI,邀请

7 家厂商参与。1981 年 10 月,空军发布 ATF 任务要素综述。

接下来,美国空军在仔细研究了 9 家厂商针对 ATF RFI 提出的意见后,开始考虑修正对 ATF

的一些性能要求。首先,美国空军认为必须将超音速巡航能力作为未来 ATF

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在很大程度上,这个要求是出于高强度欧洲战争条件下夺取中欧制空权的需要。按照北约指挥人员的看法,在两大阵营爆发全面战争的情况下,北约一线战机几乎不可能幸存下来。夺取中欧地区的制空权的北约战机很可能必须从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甚至英国起飞,并穿越被占地区上空。超音速巡航能力将大大缩短

ATF

在对方防空系统内暴露的时间,提高其生存能力。当然,超音速巡航能力带来的好处不止于此,但这确实是提出超音速巡航要求的初衷。由于可能需要从西欧基地起飞前往中欧作战,ATF

必须具有远优于 F-15 的续航能力,这也是在 ATF

的设计要求中“跨战区航程”的由来。在同样的条件下,基于同样的理由,短距起降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前沿和纵深机场均可能遭到破坏的情况下,短距起降能力将大大提高

ATF

的部署能力。特别是短距精确着陆能力,对于美军作战飞机及时增援欧洲盟国非常重要,这也是当年北约大力发展垂直起降飞机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由于作战飞机造价和复杂程度急剧增加(F-15

这一代飞机服役的时候就有人惊呼,照此趋势,到 2050

年美国一年军费将只够采购一架战斗机),美国空军必须抑制这一趋势,为此设置了尺寸和重量限制,并强烈要求厂家采用先进技术以减少生产和维护费用,这一思路尤其值得我们参考。

第一頁    上一頁    第8頁/共54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第33頁 第34頁 第35頁 第36頁 第37頁 第38頁 第39頁 第40頁 
第41頁 第42頁 第43頁 第44頁 第45頁 第46頁 第47頁 第48頁 第49頁 第50頁 
第51頁 第52頁 第53頁 第54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