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快帆的样子也大同小异,不过要小一号
对于欧洲,60
年代是一个充满动荡和惶惑的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伤口开始愈合,人们开始重新拾起战前生活方式的碎片,休闲旅行重新活跃起来,空中旅行成为新的时尚。但是,欧洲的天空充斥着波音、洛克希德、道格拉斯的飞机。更重要的是,老牌帝国们昔日的辉煌不再,欧洲生活在苏联铁幕的阴影和美国的核保护伞之下,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惶惑。为了把不乏先进技术但市场和研发支离破碎的欧洲航空工业整合起来,形成规模优势,重建昔日的辉煌,以此带动欧洲经济和政治的复兴,以英法为主的欧洲国家很早就开始探索欧洲合作,协和式是这一努力的顶点。
英国最初的想法是把美国和西德也拉进来,但是美国的胃口更大,而且热衷于单干,对和欧洲合作没有太大的兴趣。西德刚从战后的废墟中爬出来,战后初期的军控条约也限制西德涉及有军事潜力的航空领域,所以也只好作罢。这样只剩下英法两家成为自然的合作伙伴。有意思的是,这不是两个公司之间的商业协议,而是两国之间的政府协议。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协议还规定了退出条款,单方面退出将受到严厉罚款。
英法在历史上恩恩怨怨了几百年,英国人对法国人的成见是像刺毛虫,尤其是涉及国家、民族荣誉问题,碰不得的;法国人对英国人的成见是傲慢、散漫。协和式使两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发挥了最大的民族自尊和职业荣誉,在合作中展开了积极的竞争,最后结果是双赢,双方都把最好的东西放上了桌面。但是,几百年的隔阂总是给合作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法国人的称呼比较正式,多用姓,而英国人比较随便,称呼人喜欢用名。有一次,在经过紧张的讨论后,双方终于达成协议,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后,英方主管对法方主管说:“让,我们应该把刚才讨论的东西记录下来,要不要让克劳迪娅进来速记一下?”法方主管有点丈二摸不着头脑:“好啊,鲍伯,可谁是克劳迪娅?”其实克劳迪娅就是他的秘书,但他多少年来就是叫她杜邦小姐的。
由于牵涉到民族尊严,协和式的名称也有过一段不大不小的插曲。法国一直称之为
Concorde,这是法文的拼法。英国一开始也称之为 Concorde,后来曾短期按英文拼法改为 Concord,但最后还是改回到
Concorde。这多出来的一个“e”引起了英国国内强烈的非议,政府只好解释说这个多出来的“e”指英国(England)、优秀(Excellence)、欧洲(Europe)、协约(Enten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