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在使用中,飞机的着陆迎角一般限
制在 10º-11º 以内。
E-6B 与批生产型机的差别在于,
前者采用了非后退式襟翼,机尾下部
装上了带滚轮的护尾减震座,去掉了
机上原装有的附面层吹除系统。在
1963 年 7、8 两月,E-6B 进行了多次试飞,证明在大迎角着陆时,飞机的纵
向稳定裕度很小,而且视界很差,增大
了驾驶困难,因此对飞行员要进行专
门训练,相比之下,其难度大于采用附
面层吹除系统的着陆技术。
60 年代初,在 E-6T-3 试验机上还
试装了前置平尾,在机头两侧装上了
小型全动式梯形平尾,从试验中获得
的稳定性、操纵性和起飞着陆性能数
据,为后来许多试验机的设计都提供
了帮助。
成批生产的米格-21F-13 具有一
个根本性弱点——飞机本身不能远距
发现目标。在执行截击任务时,需要
有地面的引导,或者,当目标较近时,
由飞行员自已目视
发现目标。机上的 SRD-5D 雷达测
距器和 ASP-5ND
自动瞄准具只能测
量目标距离,即确
定发射 R-3S(K-13)空空导弹的时
机。如果飞机装上多功能雷达,其作
战性能会大大提高,因此,米格-21F
一投产,设计局就开始设计新改型米
格-21P 截击型(E-7),机上装了苏-9
截击机采用的 UL-30T 雷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