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130A 侧视图
当使用这种作战方法时,需要提高火力,改进传感设备。瞄准设备和装甲。费尔柴尔德 C-119 被改装成
AC-119G“影子”和 AC-119K“毒刺”,分别服役于第 17 和第 18 特种作战中队。这时美国空军航空系统分部在 1965 年也开始把第 13
架生产型的 C-130A 改装为“武装运输机”II 标准型。这改装包括安装 4 门 20 毫米“火神”航炮、4 挺 7.62
毫米“米尼冈”机枪、照明弹设备和改进的瞄准设备。在 1967 年末,这种飞机在越南得到实战试用,而且 LTV 电子系统公司获得一个紧急合同,将 7 架
JC-130A 导弹跟踪型改装为 AC-130A 标准型。这些飞机上安装了搜索灯、传感器、前视红外目标探测系统、直视图像增强器。1968
年底,驻扎在泰国乌汶的第 14 空中突击联队的 4 架这种飞机在越南战场服役。在“令人惊奇的包裹”计划中,1 架 C-130 被进一步改装,2 门 20
毫米航炮被装有计算机火控装置的 40 毫米航炮所替代。

射击中的 AC-130H
由于该计划成功地实施,使得 11架 C-130E 在一项“铺路鬼怪”的计划中被改装成
AC-130E 标准型.这种飞机具有较厚的装甲防护、较好的电子设备,并可载更多的武器。自从 1973 年安装了功率更大的 T56-A-15
发动机后,这些飞机被改为 AC-130H 标准型。用于越南战争的最后一项研制工作是按照“铺路掩护”计划安装了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