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C-130 原型机
此后洛克希德公司的先进技术设计部门——即著名的“臭鼬工厂”(Skunk Works)很快地完成代号
L-206 的原型机。L-206 方案于 1952 年 11 月战胜了其他厂家的设计方案,获得了空军的原型机制造试验合约。原型机 YC-130 于 1954 年
8 月 23 日在加州伯班克完成首次飞行。空军对两架原型机的试验表示满意,随后在 1953 和 1954 年订购了 27 架 C-130。第一架生产型的
C-130A 于 1955 年 4 月 7 日试飞,1956 年 12 月 9 日开始交付美国空军,第一装备这种新型运输机的美国空军部队是从 1956 年 12
月开始进驻阿德莫尔空军基地的第 463 战术空运联队。早期飞机总货舱净容积是 12.19×3.05×2.74 立方米。
C-130
采用上单翼、四发动机、尾部大型货舱门的机身布局。这一布局奠定了战后的中型运输机的设计“标准”,此后绝大多数中型运输机都没有跳出这个框框。众多的重型运输机也采用了相似的设计。因此说
C-130 是当代运输机的“鼻祖”,也并不太过分。
C-130
设计上最大的特点是其设计彻底的力求满足战术空运的实际要求,因此它非常适合执行各种空运任务。铝合金半硬壳式结构机身大型的尾部货舱门就是一个好例子。这一设计起源于二战中的军用滑翔机,运输机中
C-123 是第一种采用这种设计的型号。但是把这一设计完善并推而广之的是 C-130。C-130
的货舱门采用了上下两片开启的设计,能在空中开闭;在空中舱门放下时是一个很好的货物空投平台,尤其是掠地平拉空投的时候,在地面又是一个很好的装卸坡道。而且该舱门也是整机气密结构中的重要一环。各种 C-130 的货运型都可以贴地投放 11,000
千克重的货物。投放时,飞机贴地飞行,后舱门打开,首先拖出一个钩子,钩子的另一端与货盘和货物相连,当钩子与地面空投场上的钢索啮合时,货物就被从后舱门拖出。由于货盘有能量吸收系统,货物滑行
30 米后停下。当货物超过 22,000 千克时,需要使用条带式降落伞将货物从货舱中拖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