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惯性导航系统、保密的超高频/甚高频和调频无线电通信系统,左机翼下有 1 个可收回的前视红外探测舱和 1 个 ALQ-87 电子对抗舱,机组达 11 人。

机头安装富尔顿求生装置的
MC-130E
从 1979 年开始,一批按照“作战禽爪”II
计划改进的飞机投入使用。这些飞机上装有更先进的电子设备,包括 AIR-46 雷达警告接收机和 ALE-27 干扰物布撒器。更重要的是这些飞机安装了可以从波音
KC-135 或麦克唐纳·道格拉斯 KC-10 飞机中得到空中加油的设备。MC-130E 型飞机被分配给 3 个作战部队。1 个是冲绳加手纳基地的 353
特别行动联队的第 1 特种作战中队,在欧洲的是德国莱茵-美因空军基地的第 39 特种作战联队的第 7
特种作战行动中队,美国本土的是佛罗里达州埃格林空军基地赫尔伯特机场的第 1 特种作战联队中的第 8
特种作战中队,后者既可承担作战任务,也可承担训练任务。1980 年 4 月这支部队曾出动了 3 架飞机运送 90
名特种作战部队的士兵通过埃及到伊朗试图解救人质。
MC-130H 是在 C-130H 基础上改进的最新标准型,其中的 25
架装备改进的系统和设备,包括加强的低空导航和地形躲避/跟踪的多模态雷达。MC-130E
的后继机,除救援任务,可进行心理战任务、空中侦察以及空降和地面-空中救生。首架 MC-130H 于 1988 年开始飞行试验(携带 E-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