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防御概念始终贯穿进 B-29 的设计生产中,在美军海外基地起飞后,超级空中堡垒凭借超远的航程可以打击任何潜在的敌对国家,避免战争蔓延到美国本土。在
1940 年的陆军部应变计划中,一旦对德宣战,将有 24 个 B-29 或 B-32 轰炸机大队从北爱尔兰和埃及的基地起飞轰炸德国。但后来 B-29
却从未在欧洲战场作战。
在对待日本的问题上,美国也曾经研究过援助中国武器的一些方案,早至 1940 年 12 月,罗斯福总统就提议从美国陆军航空队调拨一些 B-17
轰炸机援助中国空军,用以对日本城市进行报复性轰炸。但是由于 B-17 供不应求,此计划未能实现,取而代之的是 100 架 P-40 战斗机。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对日宣战。美国的战争重心放在首先击败欧洲轴心国上,在此之后再全力对付日本,这意味着在击败德国之前美国不会与日军开展大规模地面战。1943
年 1 月的卡萨布兰卡会议之后,罗斯福电告蒋介石将全力进行军事援助,为此考虑在中国部署数百架重型轰炸机直接轰炸日本本土。B-17 和 B-24
的航程都不足以执行这个任务,只有 B-29 能胜任。
但在此时这个任务也只是一个设想而已,虽然已经计划动用 B-29 轰炸德国,但没有实质性建造任何 B-29 基地,B-29
也没有参加过实战。蒋介石对此计划很感兴趣,并得到了在中国的约瑟夫.史迪威将军和克莱尔.L.陈纳德准将积极支持,后两人甚至催促总统尽快启动该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