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机的研制工作,加之 I-200 被认为不够先进,所以该机的研制工作一直进展缓慢。1939 年 11 月,第一飞机厂停产已经过时的 I-153
战斗机,由于新的生产任务尚未下达,加之该厂的领导不希望由政府高层决定该厂的命运,于是组织了一个生产委员会研究新型战斗机的生产问题。

I-180
在经过研究评估后,委员会选定了亚力克山德·雅科夫列夫的 I-26 战斗机,很快第一架
I-26 原型机便开始组装,雅科夫列夫称该机最大速度可以达到 580 千米/小时,超过 I-16 大约 100 千米/小时。但是波里卡尔波夫却力主研制一种比
I-26 更先进、更快的战斗机,于是设计局很快做出了最终决定,即尽快完成安装 AM-37 发动机的新型战斗机的初步设计。12
月初,波里卡尔波夫新战斗机的初步设计基本完成并获得了苏联空军司令和航空工业人民委员会的认可。随后该机被赋予 I-200
的设计代号,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该计划,前苏联当局决定成立一个由米高扬领导的新设计局。
1939
年对于年轻的飞机设计师米高扬来说是忙碌的一年,这年年初他还仅仅是一位驻厂军代表,仅过了三个月他就被任命为机动战斗机设计团队的领导。1939 年 5
月,由于“战斗机之王”波里卡尔波夫前往德国进行商务活动,于是米高扬开始代替波里卡尔波夫负责 I-153 战斗机的大规模生产工作,同年 11
月他被擢升为总设计师。尽管米高扬在第一飞机厂工作的两年中表现十分出色,但是他获得飞速提升的最主要原因并不在此,他那深得斯大林信任的哥哥——苏联外贸部政委和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阿纳斯塔斯·米高扬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新设计局成立后,拥有丰富设计经验的格列维奇和罗莫丁成为了米高扬的副手。新设计局的所有人员都抽调自波里卡尔波夫设计局,这多少对波里卡尔波夫有些不公平,但波里卡尔波夫从德国回国后并未对此发表过异议。在他出国期间,I-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