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没有装上自动控制系统。问题在于研制自动控制系统对于苏霍伊设计局来说是第一次实际尝试。这项研制工作需要严肃认真的理论探索和实验,这就大大影响了完成研制工作的期限。虽然苏霍伊设计师们在这方面得到了
118 设计局的大力帮助,他们提供的自动控制系统在 T-58D-3 上进行的工厂试验也到 1965~1966 年期间才进行。国家试验于
1968 年才结束。试验表明,这个系统还需要认真改进才能使用,因此决定到飞机进一步现代化时再成批使用这个系统。结果是,在 Su-15
投产时估计到自动控制系统以后还是要在该机上安装的,所以给它预留了一个位置,因此即使 Su-11 和试验飞机 D-58 上装有的
AP-28 自动驾驶仪新飞机上也不会装它。开始,Su-15
飞机上的控制系统中甚至连防震颤装置也没有,而提高稳定性和操纵性的改进设备中只有一个 AP3-1 自动调节器。

双三角机翼是 Su-15 后期型的识别特征。新机翼翼面积更大,外侧后掠角减小到 45
度,形成所谓“双三角”。新机翼减小了起降速度和飞行时的诱导阻力。北约把更换机翼的 Su-15 叫做“细嘴瓶-D”。飞机还装备了 UPS
附面层控制系统和与 UPS 相配合的 R-11F2SU-300 发动机。UPS
系统从发动机压气机引流到表面副翼,使副翼能有更大的偏转角度——着陆 45 度,起飞 20
度。这样做会使压气机的气流压力供应不足,因此实际中偏转角度分别限制在 25 度和 15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