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 IK 系列战斗机(2)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南斯拉夫 S-49 战斗机

如同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一样,某些飞机也会在航空发展史中占据特殊的位置,吸引后世人们的关注。1930-40 年代安装海鸥翼的 IK

战斗机便属此类(虽然产量只有 14 架),而更具历史意义的设计——IK-3 单翼战斗机是一款很有前途的机型,不过德军 1941 年 4

月的入侵让它过早的退出了历史舞台。虽然总产量仅有 13 架,IK-3 在空战中的表现仍是可圈可点。二战结束后,南斯拉夫空军装备了

IK-3 的改进型号——S-49,该机性能有了很大提高,代表了那个年代南斯拉夫航空工业的最高水平。

航空史研究者们可以在本文中读到许多 IK

系列战斗机不为人知的细节,长久以来在各种英文资料中,关于南斯拉夫 IK 战斗机的记载相对粗陋,希望本文的写作可以弥补这一遗憾。

南斯拉夫航空工业的建立

南斯拉夫最早的动力飞行发生在 1909 年 11 月,由飞行先驱

Eduard Rusjan 在位于 Ljubljana 以西的 Nova Gorica

完成,奥匈帝国时代著名的南斯拉夫飞行员和飞机设计师还包括:Vladimir Aleksic(博士),Mihajlo

Merdjep,Slavoljub Penkala,Ivan Saric。

直到 1923 年——南斯拉夫王国(Kraljevina

Jugoslavija)成立 4

年后——南斯拉夫正式建立了本国的航空工业,其目的在于扶持成长中的南斯拉夫空军(早期被称作“军用航空”)。两家南斯拉夫飞机制造商(其雇员中熟练工的比例很高)通过购买许可证生产勃兰登堡式双翼机(产量

10-20 架),同时也小规模生产本国设计的教练机和海事飞机。

这两家公司分别是位于 Novi Sad 的伊卡鲁斯股份公司(Ikarus

Akcionarsko Drustvo)和位于贝尔格莱德的罗戈扎斯基股份公司(Prva Srpska Fabrika Aeroplana

Zivojin Rogozarski

A.D.)。一战时,德国和奥匈帝国的飞机工厂里雇佣了一些来自南斯拉夫地区的设计师,他们中的一部分后来为南斯拉夫航空工业的建立作出了贡献,在罗戈扎斯基军用航空器(由

Fizir 设计)和伊卡鲁斯飞船的生产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尤为突出。

来自法国的影响

1928 年,随着伊卡鲁斯公司位于 Novi Sad

的工厂开始按许可证生产法国设计的 Potez 25 双翼侦察机(后来设在 Zemun 的第二座工厂也加入生产,合计产量不少于 240

第一頁    上一頁    第2頁/共40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第33頁 第34頁 第35頁 第36頁 第37頁 第38頁 第39頁 第40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