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 腾 有 如 此——Re.2005“射手座”式战斗机系列(5)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的研制必须快马加鞭,务必抢在其他对手前定型投产,以求先发制人。应该说雷贾尼厂的技术人员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这一要求,新飞机从开始设计到首次试飞只用了十个月的时间。相较之下,马基公司的

C.205N 用了十七个月;而迟迟才获准使用 DB.605 发动机研制新飞机的菲亚特公司则足足用了三十六个月(从最初使用 A.38 引擎开始设计时算起)才将

G.55 的原型机送上天。

虽然军方的要求仅仅是对 Re.2001 的“改装”,但实际上野心勃勃的雷贾尼厂却并不满足于这样的小打小闹,而是打算以强力的 DB.605

发动机为中心开发一个全新的机型。为此该厂抽调精兵强将,在以朱塞佩•博诺米(Giuseppe

Bonomi)工程师为首的飞机设计部门中重新组织了一个设计小组专门负责新飞机的开发。设计小组的负责人由朱塞佩•马拉斯齐尼工程师(Giuseppe

Maraschini)担任,由于他并非那种喜欢“事必躬亲”的领导,因此将具体工作放手交给自己手下的五位绘图员。弗兰科•安托尼艾蒂(Franco

Antonietti)和季诺•比利(Gino Billi)两人负责全机各系统的布置,朱塞佩•乔瓦纳尔迪(Giuseppe

Giovanardi)负责起落架的设计,塞尔齐亚尼(Serchiani)设计机身,而东迪(Dondi)则是机翼部分;至于总设计师马拉斯齐尼(Maraschini)自己则在同伴安托尼奥•隆戈(Antonio

Longo)的协力下借助卡普隆尼集团位于塔里艾多(Taliedo)的风洞潜心于Re.2005气动外形的研究。

很快,新飞机便在设计小组人员夜以继日的努力下逐渐成型。虽然在外形上还依稀保留了早前雷贾尼系列战斗机的影子,但 Re.2005

的线条更加流畅。机翼设计做了相当的修改,原来分置在两翼下的散热器与滑油散热器合并后安置在机身下部,但仍可独立调节;同时引入的还有通过液压系统向外侧收起的新型主起落架。此外,飞机的尾翼面积也略有扩大,机载武器则包括了机头的两挺

12.7 毫米机枪以及安置在发动机汽缸中间通过桨毂罩发射的 20 毫米机炮,外加机翼内的两挺 12.7 毫米机枪。

全机木制模型的制作始于 1941 年 10 月 1 日。机身部分在当月底就顺利完成,11 月 7 日又安上了机翼。与此同时,由罗伯托.隆基工程师(ing.

Roberto Longhi)(原试验飞机制造部门的负责人,于 1941 年 5 月 1

日被提升为金属飞机制造部门的技术总监)为首的实验分厂亦开始制造两架原型机,MM.494 和

第一頁    上一頁    第5頁/共28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