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飞行堡垒的(主要是
B-17C/D)乘员都知道在飞机的正后方存在严重的火力盲区,如果敌机从正后方进入攻击,B-17 将不可能做出反击。USAAC
的飞行员被教导在发生此情况时立即作来蛇形机动,使左右腰部炮手可以向敌机射击。但是在 1943-1944
年间对德轰炸所必需采取的密集编队中,显然无法作这样的机动。
为了寻求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波音重新设计了 B-17E 的后机身,引入了尾炮塔,内置两挺 12.7
毫米机枪。为了容纳尾炮塔,B-17E 的机身比 D 型长了 1.8 米。
驾驶舱风挡后顶部增加了两片天窗,且后面的气泡观察窗被一个本迪克斯(Bendix)电动炮塔所取代,内置两挺 12.7
毫米机枪,这个炮塔通常由机械师操纵。腰部的椭圆形机枪窗口被一个矩形移动舷窗所取代,射击时需要移开舷窗玻璃。

B-17
机背的本迪克斯电动炮塔,图中为 B-17G 型
另一个遥控动力炮塔取代了 B-17D
腹部的金属“浴缸”,通过后机身下方气泡观察窗内的周视瞄准镜进行遥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