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堡垒——波音B-17 轰炸机(23)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早期飞行堡垒的(主要是

B-17C/D)乘员都知道在飞机的正后方存在严重的火力盲区,如果敌机从正后方进入攻击,B-17 将不可能做出反击。USAAC

的飞行员被教导在发生此情况时立即作来蛇形机动,使左右腰部炮手可以向敌机射击。但是在 1943-1944

年间对德轰炸所必需采取的密集编队中,显然无法作这样的机动。

为了寻求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波音重新设计了 B-17E 的后机身,引入了尾炮塔,内置两挺 12.7

毫米机枪。为了容纳尾炮塔,B-17E 的机身比 D 型长了 1.8 米。

驾驶舱风挡后顶部增加了两片天窗,且后面的气泡观察窗被一个本迪克斯(Bendix)电动炮塔所取代,内置两挺 12.7

毫米机枪,这个炮塔通常由机械师操纵。腰部的椭圆形机枪窗口被一个矩形移动舷窗所取代,射击时需要移开舷窗玻璃。

B-17

机背的本迪克斯电动炮塔,图中为 B-17G 型

另一个遥控动力炮塔取代了 B-17D

腹部的金属“浴缸”,通过后机身下方气泡观察窗内的周视瞄准镜进行遥控。

第一頁    上一頁    第23頁/共56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第33頁 第34頁 第35頁 第36頁 第37頁 第38頁 第39頁 第40頁 
第41頁 第42頁 第43頁 第44頁 第45頁 第46頁 第47頁 第48頁 第49頁 第50頁 
第51頁 第52頁 第53頁 第54頁 第55頁 第56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