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上空的
B-17G,弹舱已打开准备投弹
G 型后腰机枪窗口改为封闭舷窗,机枪通过下方的开口进行射击,使炮手免受风吹之苦。B-17F 后期型引入的颊部机枪窗口继续沿用在 G 型上,颊部机枪窗口是为改善前机身两侧机枪前向射界而设置的,前方结构呈“[”形,突出在气流中,上有三个小窗口,机枪从最下方的窗口中伸出,几乎可以直指正前方,加强了 12 点钟方向的防御火力。左右两侧颊部机枪窗口交错排列,左侧在前部舷窗位置,右侧在中间舷窗位置。由于有了颚部炮塔和颊部机抢,取消了机鼻和前机身的 7.62 毫米球形机枪座,全机的防御武器统一为 12.7 毫米口径机枪。G 型从波音的第 60 批次、道格拉斯的第 25 批次、威加的第 35 批次开始引入颊部机枪窗口。F 型则是从波音的第 55 批次,道格拉斯的第 15 批次开始引入,舷窗交错排列的方式与 G 型正好相反,但是从波音的第 75 批次开始就与 G 型排列相同了。颚部炮塔和颊部机枪的联合配置首先在一架 B-17F-115-BO
42-30631 上进行了彻底测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