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下的银翼——前苏联航空发展历程(1917-1991)(22)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公里。当然,诸如此类的试验只能是昙花一现而已。

I-250

1944 年夏季,随着美军轰炸我华北日占区鞍钢的若干架 B-29

巨型战略轰炸机先后在苏联境内迫降,如获至宝的苏联航空系统凭借其不凡的测绘手段,开始全力投入仿制这种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超级飞机。在最终换装了国产的阿师-90(АЩ-90)型发动机后,试制成功并被赋予新的型号“图-4”(Ту-4)。在战争结束前的

1945 年 3 月,图-4 投产,并很快成为 50 年代苏联重要的空中战略威慑力量。当然,这肯定是美国人始料不及和极不愿意看到的事实。

1944 年,又是苏联的“战斗机生产高峰年”。工人们为空海军航空兵部队提供了 18,000

架各式战斗机(以及数以千计的轰炸机)。在卫国战争的前三、四年里,仅仅战斗机就生产了 49,500

架!远超出它的主要对手德国。其中,创记录的当数地处新西伯利亚的第 153 号工厂(即“契卡洛夫工厂” )。到终战前夜,该工厂已可以在一天当中交付 50

架雅克-9 型战斗机。根据统计,在整个二战期间,苏联航空工业系统克服了重重困难,总共为军队提供了 125,655 架飞机,这大约是德国的 1.57

倍。同期内,它还生产出 18

万台活塞式航空发动机,其代表作是:可装备攻击机的米库林的阿爱姆-38(АМ-38)和阿爱姆-42(АМ-42)水冷发动机;可装备轰炸机的克里莫夫的弗克-107(ВК-107);可装备战斗机或轰炸机的什维佐夫阿师-82(АЩ-82)空冷发动机以及小型发动机爱姆-11(М-11)。

第一頁    上一頁    第22頁/共47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第33頁 第34頁 第35頁 第36頁 第37頁 第38頁 第39頁 第40頁 
第41頁 第42頁 第43頁 第44頁 第45頁 第46頁 第47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