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下的银翼——前苏联航空发展历程(1917-1991)(23)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按照苏联的经验,在战争中,集中力量生产五、六种最成功的军用机是一种明智的做法。

与其他西方的同盟国接受人员一样,随苏军推进的航空科技人员尽可能地搜罗到了一部分战败国德国的航空产品、火箭产品以及相关技术资料。其中做得比较成功的一例,是连人带厂一锅端地将位于德国贝恩堡的容克公司下属的一家发动机企业搬到了苏联。其更大的收获是全面接触和摸透了采用先进的轴流式压气机的

BMW 003 型涡轮喷气航空发动机。如果说掌握该产品的制造奥秘,对苏联早日跨入喷气时代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不过分。

1945 年 5 月 8 日,对苏联而言是个喜极而泣的日子:德国无条件投降。在整个二战期间,苏联空军于 15 次大型空中战役里,共出动飞机 312.5

万架次;歼灭敌机 5.7 万架(其中空战占 4.4 万架);红军航空兵共装备飞机 10.5 万架。

8 月 15 日,空军科学研究院战斗机试验部部长 А.柯切特可夫亲自驾驶从德国缴获而来的 Me 262

型喷气战斗机进行了“在苏联领空所进行的首次(涡喷动力)喷气飞行”。同时,他们还解剖了战时德国的喷气式轰炸机 Ar 234

及其动力装置。还重点试飞了德国最好的战斗机 Fw

190。据统计,德国的“绝大多数”航空工程师都被带到了苏联,他们在前敌对国内,从事协助苏联发展新型飞机和发动机的工作。在讨论是否需要仿制 Me 262

飞机的问题上,反对派最终占了上风。苏联人决定自己设计自己的喷气式飞机。所以米格-9(Миг-9)和雅克-15(Як-15)战斗机终于有可能成为苏联第一批实用型的喷气式飞机。虽然也研制过和

Me 262 神形兼备的苏-9(Су-9)飞机,但它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一种过渡型实验飞机,故并未投产。以 1945 年底

М.В.赫鲁尼切夫任航空工业部长为契机,苏联航空生产几乎在一夜间就从活塞式时代跃入到喷气式飞机时代。

第一頁    上一頁    第23頁/共47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第33頁 第34頁 第35頁 第36頁 第37頁 第38頁 第39頁 第40頁 
第41頁 第42頁 第43頁 第44頁 第45頁 第46頁 第47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