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下的银翼——前苏联航空发展历程(1917-1991)(3)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也就在 1918 年,全国的一切航空工厂都归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统一管辖。航空企业开始迈上国有化、大型化的发展道路。

日理万机的列宁,从不忘记对空军建设的关心,有时甚至于对一些具体工作进行适时指导。比如 1919

年秋天,他就要求研究一下是否可以利用飞机来“冲击骑兵”。因为“飞机低飞时,骑兵奈何不了它”。于是,一支由莫斯科航空学院教员组成的飞行队参加了对白匪马蒙托夫骑兵团的攻击。

自进入国内战争后,三年之间苏联只生产了 650 架飞机,其中仿制数量占去 98%。当时工厂中主要生产美英的 DH-4、DH-9、DH-9A 和阿弗罗

504,以及德国的福克 DⅦ、Ju13 和 Ju21。为了扩大生产能力,斯大林要求凡在航空单位工作过半年以上的男女老少一律“归队”(甚至包括油漆工)。

在三年内战中,红军还是完成了 12,000 次任务飞行,总飞行时间为 18,500 小时。另外,系留气球还做了 2,100 次浮升,从事空中观测

3,500 小时。

即便如此,军队有关方面还是作了少量的飞行科学试验。为了尽早拿到自己的航空产品,空军争取到了可贵的 2,500 万卢布的一笔经费,并在 1920

年夏季建成了新机试飞站。

在 1921

年元月颁布的苏联十年计划中可以看出,政府十分重视航空工业的发展。它甚至落实到了用于飞机制造的木材的储备问题!同年,由Д.М.格里戈洛维奇和В.Л.考尔文分别研制的伊-1(И-1)和马克-21(Mk-21)双翼飞机虽然进行了飞行,但都未真正获得成功。但后来的伊-2

战斗机却长时间为空军所采用。

1922 年,为加强空军装备,列宁指示俄共中央再拨款 3,500

万卢布用于发展航空生产。当时,仿制产品中有既英国和荷兰的战斗机、又有意大利的侦察机和德国的小客机。

1924 年 5 月 26 日,苏联最著名的设计师

А.Н.图波列夫领导的“全金属飞机研究委员会”试飞成功了苏联第一架全金属飞机安特-2(АНТ-2)。它可载客 2 名、以 155 公里的时速飞行在 3,000

米巡航高度。而仿制自美国的“自由 12”型 450 马力 V 形水冷 12 汽缸活塞式飞机发动机则成为苏联整个二十年代军用机所采用的主要动力装置。1926

年,由苏联设计师

А.С.纳扎罗夫领导研制的第一种纯国产的实用的气冷航空发动机爱姆-11(М-11)投入使用,它后来成为服役时间最长的苏联发动机(许多国家使用至八十年代以后。1954

第一頁    上一頁    第3頁/共47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第33頁 第34頁 第35頁 第36頁 第37頁 第38頁 第39頁 第40頁 
第41頁 第42頁 第43頁 第44頁 第45頁 第46頁 第47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