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下的银翼——前苏联航空发展历程(1917-1991)(37)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的垂直/短距起落实验机、可变后掠翼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米格-23(Миг-23)和苏-17(Су-17)、最大马赫数达到

3

以上的高空高速截击战斗机米格-25(Миг-25)以及巨大无比的军用运输机安-22(Ан-22)……等等。可以这么说,凡是西方先进国家想做的,他们已经做到;凡是西方先进国家想有的,他们已经拥有。

An-22

也许这架军事机器已自持强大,所以自从 1968

年武装干涉捷克斯洛伐克以来,苏联军队以及苏联航空部队,对别国的直接入侵不断出现。对外扩张政策刺激了军事工业(其中当然包括航空工业)的高速发展和畸形发展,也许当时国家对航空工业的高投入可以从以下一项数据中得以窥见:据英国情报机构统计,仅

1968 年一年,苏联化在航空与航天方面的科研费用已经达到 70 亿美元,它占三军武器研发费用的 60%!

当时,在一个庞大无比的苏联民航系统中,更先进的图-154(Ту-154)和伊尔-62(Ил-62)替代了陈旧的伊尔-18、图-104、图-114

和图-124 等干线客机。而安-24、雅克-40/42 等新一代中轻型客机则及时替换下陈旧的伊尔-14 和图-134

等支线客机。按西方标准去设计新型民用飞机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因为苏联同样也期望在国际民用飞机市场上分得一杯羹。事实也正是这样:装有气象雷达、自动导航设备和多普勒导航仪器的远程喷气式大型客机正在向前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东欧国家推销。随着大型高性能民航飞机的相继投用,至

第一頁    上一頁    第37頁/共47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第33頁 第34頁 第35頁 第36頁 第37頁 第38頁 第39頁 第40頁 
第41頁 第42頁 第43頁 第44頁 第45頁 第46頁 第47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